一本书小说阅读网
当前位置:首页>历史>大明:开局上奏朱元璋定都燕京免费

第七章方孝孺的文治

小说:大明:开局献祭朱元璋,我登基成帝作者:寒梅惊雪时间:2024-07-14 03:30:02

  解缙跪拜高呼。   朱允炆淡然一笑,挥手道:“落座吧。”   解缙坐在椅子上,却只沾了点边。   朱允炆也不见怪,拿出袁泰的弹劾奏折,让双喜递给解缙,道:“来你看看。”   解缙连忙接过奏折,打开一看,面色惊惧,连忙跪了下来,喊道:“臣有罪。”   朱允炆问道:“有何罪?”   解缙冷汗直冒,连忙说道:“草民不该在家母未葬之时远离,是为不孝。”   “明知不孝,为何来京师?”   朱允炆严肃地问道。   古代以孝为尊,若是你在朝为官,家中父母去世,无论你担任什么官职(文官),都需要从得知丧事的第一天开始,马上辞官回家,守制二十七个月。   有一个专用名词:丁忧。   一般情况下,朝廷不允许强召丁忧中的人为官。若实在是特殊,强行招用丁忧之人为官,则是“夺情”。   “夺情”很少被使用,一旦使用,必然会遭受文官集团的猛烈抨击。   比如大明朝最厉害的首辅张居正,便因为“夺情”被冠以“不孝”之名。   解缙连忙磕头,喊道:“回皇上,草民前来京师奔丧,同样是出于孝心啊。”   “哦?”   朱允炆盯着解缙。   解缙再次喊道:“太祖于草民,名为君臣,但恩如父子。草民为父奔丧,也是孝心昭昭。”   朱允炆嘴角露出了一抹笑意。   确实,朱元璋曾经在大庖西室进膳时,曾和解缙以“父子”论,鼓励解缙“知无不言、直述以闻”。   于此,才有了历史上著名的万言书《大庖西封事》。   朱允炆欣赏地看了一眼解缙,微微点头,道:“太祖器重于你,如今朕初掌大权,确实需要一些有才干的人。解缙,你入翰林院吧,做翰林侍讲吧。”   解缙惊喜,连忙拜谢:“谢皇上天恩。”   朱允炆点了点头,说道:“起来吧。”   解缙强压激动的心,站了起来。   翰林院,可谓是皇帝身边的人,而翰林院的最高长官便是翰林学士,翰林学士的实权,几乎便等同于丞相。   进入翰林院,便意味着一只脚踏入了帝国的权力中心。   “你认为,当下朝局,如何施策方为上策?”   朱允炆问道。   解缙思索一二,垂手说道:“皇上,依臣之见,应内稳朝堂,收拢百官,外行削藩,收拢兵权。”   朱允炆看了解缙一眼,道:“具体点。”   解缙肃然道:“太祖严苛,百官惊悚,纵部院大臣亦然惶惶不安。皇上仁慈,百官伏望久矣,若皇上实行宽仁之道,整肃弊政,必得人心。人心归顺,朝堂可安如泰山。”   “至于对外,太祖钦定九大塞王,虽手握重兵,然则并非拥兵自重,只赖封国之制。若想破局,并非难事。”   朱允炆看了看自信的解缙,问道:“如何破局?”   解缙直言道:“改藩易地,稳健削藩。”   朱允炆沉思起来。   解缙在一旁说道:“臣听闻,谷王、辽王、肃王,曾屡次上书,乞求改藩,却为太祖所拒。如今皇上掌管乾坤,可加恩于塞王,选宜居之地为其封国,可为其他塞王树立典范。”   朱允炆微微点头,认可这个选项。   事实上,塞王在外,所掌之兵皆是朝廷之兵,虽受塞王管辖节制,不过是为了抵御北元骑兵,拱卫边塞罢了。   若将其内迁,其失去了兵权,自然毫无威胁。   但,有些人可不是换地方就可以解决的。   比如兵多将广的宁王,还有能征善战的燕王。

手机上阅读

点击或扫描下载